平台首页 华人社团 健康网络 财智社区

期权入门系列四:期权交易中的高级策略


#nacc财智圈

1. 期权交易简介
1.1 理解期权作为金融衍生品

期权是一种金融工具,它使投资者能够在预测股票未来价格走势的同时管理风险。期权合约赋予持有者在特定日期前以特定价格买入或卖出资产的权利,而非义务,并不代表对实际资产的所有权。

期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如今,期权在金融市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投资者提供灵活性和策略性机会。与期权相关的基本术语包括“看涨期权”(允许购买资产)和“看跌期权”(允许出售资产)。每个期权都由其行权价(能买入或卖出标的资产的价格)和到期日(合同有效的时间窗口)定义。理解这些术语,投资者可以更好地在期权交易市场中游刃有余。

1.2 期权交易中策略知识的重要性

在期权交易中,策略知识至关重要。掌握多种期权策略的投资者能更好地规避风险并最大化收益。

像“保护性看跌期权”或“备兑期权”这样的策略各有用途。保护性看跌期权类似于投资组合的保险单,允许投资者保有资产的同时防止潜在损失。例如,持有科技公司股票,并认为它可能下跌时,购买看跌期权可以提供安全网。备兑期权涉及在所持股票上卖出看涨期权,以换取期权费收入,这是从投资组合中生成额外收入的一种方法。

灵活运用期权技巧能将交易从赌博转变为一项经过精心计算的行动。随着市场的演变,对这些策略的深刻理解使投资者能够适应变化,确保投资组合能够应对市场波动和不可预见的事件。

2. 理解期权交易中的价差
2.1 定义价差及其重要性

期权交易包含多种策略以管理风险并最大化潜在收益。其中,价差因其在限制风险和收益方面的特点而突出。价差策略是指投资者同时买入和卖出相同类型的期权(同为看涨期权或看跌期权),但这些期权的行权价格或到期日不同。价差为交易者提供了一种更可控的方法,在预定义的风险水平下进行投机或对冲。相比于大额单一期权投资,交易者可以通过价差以较低的初始资金进入市场,并从市场的方向性变化或波动中获利。

2.2 纵向价差

纵向价差是交易者最常采用的一种,因为它简单高效。纵向价差包括买入和卖出两种具有相同到期日但不同行权价的同类期权。主要有两种类型:看涨纵向价差(牛市看涨价差)和看跌纵向价差(熊市看跌价差)。牛市看涨价差涉及买入一个较低行权价的看涨期权,并卖出一个较高行权价的看涨期权。熊市看跌价差包括买入一个较高行权价的看跌期权,卖出一个较低行权价的看跌期权。这些价差的主要目的是利用标的资产的价格波动来获利,同时限制潜在的收益和损失。例如,若投资者使用牛市看涨价差,则标的资产价格的上升会带来收益,直至达到较高的行权价。

下图展示牛市看涨价差实例。

在点x附近处买入1份235天到期执行价格为75美元的原油看涨期权CL-251117-C-75,同时卖出1份相同到期日执行价格为80美元的原油看涨期权CL-261117-C-80,持仓59天后圆点附近的86美元处退出交易。图中横轴为原油价格(美元),纵轴为收益(美元)。 

bull call spread

下图展示熊市看跌价差实例。

下图展示在x点处买入1份 49天到期执行价格为65美元的原油看跌期权CL-250515-P-65,同时卖出1份相同到期日且执行价格为60美元原油看跌期权CL-250515-P-60。本交易押注原油价格下跌到50美元左右,持仓29天后在圆点处平仓。图中横轴为原油价格(美元),纵轴为收益(美元)。

bear put spread
2.3 横向价差

横向价差(又称时间价差或日历价差)旨在利用相同行权价但不同到期日的期权之间不同的时间衰减率。在这种策略中,交易者买入和卖出具有相同行权价但不同到期日的期权。这个组合允许投资者利用短期期权比长期期权更快的时间价值衰减。交易者卖出短期期权,同时买入长期期权,利用时间衰减的速度差异来获利。这类价差策略在投资者预期标的资产价格波动较小,但希望通过波动性变化和时间衰减获利时尤其有效。

2.4 对角价差

对角价差结合了纵向和横向价差的要素,提供给有经验的交易者一种高级策略。在构建对角价差时,投资者结合使用不同行权价和不同到期日的期权,从而形成一个更复杂的仓位,可以用来利用市场的方向性观点和期权的时间衰减。例如,交易者可以买入一个长期低行权价的看涨期权,同时卖出一个短期高行权价的看涨期权。此策略允许交易者从标的资产价格的逐步上涨和短期期权更快速的时间衰减中获益。对角价差在预期市场将出现显著价格变动的波动性市场中尤为适用,使交易者能够精确调整其风险和收益参数。

3. 探索跨式策略和勒式策略
3.1 跨式策略详解

跨式策略是一种期权策略,适用于预期标的资产价格将出现重大波动,但不确定具体方向的投资者。此策略涉及同时购买同一基础资产的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并且两者拥有相同的执行价格和到期日期。跨式策略的盈利依赖于基础资产在到期时的市场价格,需要有足够的波动来覆盖两个期权的成本(组合权利金)。在市场行情剧烈波动时,该策略最为有效。例如,当新闻报道某科技公司可能发生重大变化但方向不明时,交易者可能会利用跨式策略,从突破带来的价格上涨或挫折带来的价格下跌中获利。

下图展示采用跨式策略交易原油期货的期权,当前价格为A点附近69.6美元,图中横轴为原油期货价格,纵轴为收益(美元)。因为预期某种重大事件可能引起原油价格的大幅波动,但是对于波动方向难以确定,因此买入81天到期执行价格为70美元看涨期权CL-250616-C-70,同时买入相同到期日相同执行价格的看跌期权CL-250616-P-70。如果持仓29天时价格下跌到60美元则盈利3354美元,而如果上升到80美元则盈利3350美元。只要在29天后对应的原油期货价格低于点E1或者高于点E2,此项交易就不会亏损。图中红线为入仓日的收益曲线, 蓝线为持仓29天即退出时的收益曲线。

3.2 勒式策略概览

勒式策略与跨式策略相似,但更适合寻求更大灵活性和潜在更低成本的交易者。在勒式策略中,投资者同样购买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但这两者有不同的执行价格。勒式策略通常更为经济,因为投资者选购价外期权,从而减小了总体权利金支出。此策略适用于预期会有重大价格波动但不如典型跨式策略那样剧烈的市场。勒式策略在资产价格显著超过看涨期权的较高执行价格或显著低于看跌期权的较低执行价格时即可盈利。投资者通常在预期会有重大但难以预测的市场波动,如财报发布或地缘政治事件时运用勒式策略。

勒式策略交易实例。

下图展示采用勒式策略交易原油期货的期权,图中横轴为原油期货价格,纵轴为收益(美元)。当前价格在A点附近为69.9美元。在A点附近买入49天到期执行价格为75美元的看涨期权CL-250515-C-75,同时买入同日到期执行价为65美元的看跌期权CL-250515-P-65,这里买入的看涨和看跌期权都为虚值。红线为入仓当日的收益曲线,蓝线为第29天时的收益曲线。只要第29天时原油价格低于E1点或者高于E2点,此项交易就可以盈利。 例如当价格高于78美元时盈利为1775美元。 

3.3 风险与收益:高波动性策略

像跨式和勒式这样的高波动性策略本身具备显著的风险与收益比。这些策略的投资者是针对大幅波动进行投机,虽有可观的利润潜力,但损失的风险同样巨大。这些策略要求精准的风险管理和市场洞察。如果预期的价格波动未出现或小于组合权利金,成本可能会迅速增加,投资者将损失初始投资。然而,在合适的市场动量下,盈利可以大幅放大。跨式和勒式策略使投资者在风险与机遇之间游刃有余,但它们要求对市场动态和投资者情绪有深入理解。

4. 高级策略:铁秃鹫与铁蝶策略
4.1 铁秃鹫策略

铁秃鹫策略是一种期权交易策略,旨在利用市场低波动性环境获利,适合那些预测标的资产价格变动幅度较小的交易者。该策略涉及同时卖出一个看涨期权组合和一个看跌期权组合,具体包括四个具有相同到期日的期权合约:买入较低行权价的看跌期权、卖出较高行权价的看跌期权、卖出较高行权价的看涨期权,以及买入更高行权价的看涨期权。

铁秃鹫的主要优点在于风险管理,它限制了潜在的损失和收益,为交易者提供了一个预定义的风险轮廓。在低波动性时期,此时价格波动不太可能突破设定的范围,这一策略尤为吸引人。例如,如果一只股票当前波动极小,可以通过铁秃鹫策略来通过期权的时间价值衰减(即theta衰减)获利。然而,必须密切监控头寸,任何重大的市场变动都可能导致亏损。

下图展示铁秃鹫策略实例,横轴为原油期货价格,纵轴为收益(美元),本交易押注在未来的30天内原油将在一个比较狭窄的价格区间波动而采用铁秃鹫策略。当前价格在A点,在此处卖出虚值看涨期权CL-250515-C-75,买入更大虚值看涨期权CL-250515-C-80,卖出虚值看跌期权CL-250515-P-65,卖出更大虚值看跌期权CL-250515-P-60, 这些期权的交易价格和其他相关参数如下表所示。 这些期权在49天到期。红线当前收益曲线。如果持仓30天退出交易,则收益曲线如蓝线所示。在这30天内,如果原油期货的价格在E1和E2之内波动,该交易就可以盈利,例如在30天时原油期货价格为73美元则盈利为447美元。  如果持仓直到期权到期,则盈利边界为棕色线与灰色零线的交点之间的区域。 

Iron Condor Options 铁秃鹫策略
4.2 铁蝶策略:设定与优势

铁蝶策略是另一种期权交易策略,与铁秃鹫相似,但提供了独特的方法和优势。铁蝶策略的核心在于针对资产价格微小波动的投机,但行权价位置更加集中,形成一个较为狭窄的翼展。该策略通常涉及卖出一个平值(ATM)看涨期权和一个平值看跌期权,然后分别买入更加虚值(OTM)的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以限制潜在损失。

铁蝶策略的优势在于,如果交易者预期价格变化极小,它可能实现比铁秃鹫更高的收益,因为从卖出平值期权中收取的权利金通常更高。然而,它也伴随着更大的风险。该策略在低波动性环境中效果最佳,即预期价格会在由卖出期权确定的狭窄范围内保持稳定。例如,在一家即将公布季度业绩的公司中,如果预期市场高估了潜在波动性,采用铁蝶策略可以通过受益于权利金的时间衰减来捕捉利润。

下图展示铁蝶策略实例,横轴为原油期货价格,纵轴为收益(美元),本交易押注在未来的30天内原油将在一个比较狭窄的价格区间波动而采用铁蝶策略。当前价格在A点,在此处卖出平值看涨期权CL-250515-C-70,卖出平值看跌期权CL-250515-P-70;买入较大虚值看涨期权CL-250515-C-80,买入较大虚值看跌期权CL-250515-P-60, 这些期权的交易价格和其他相关参数如下表所示。 这些期权在48天到期。红线当前收益曲线。如果持仓30天退出交易,则收益曲线如蓝线所示。在这30天内,如果原油期货的价格在E1和E2之内波动,该交易就可以盈利,例如在30天时原油期货价格为73美元则盈利为603美元(高于上面的铁秃鹫策略)。 如果持仓直到期权到期,则盈利边界为棕色线与灰色零线的交点之间的区域。

Iron Butterfly 铁蝶策略
4.3 比较:铁秃鹫与铁蝶策略

尽管铁秃鹫和铁蝶策略在结构上有相似之处并都旨在利用低波动性,它们在风险、收益和市场预期上有所不同。铁秃鹫通常提供更宽的盈利范围,使其在价格运动方面更加宽容。这种较宽松的设置减少了潜在收益,但也通过缓解远离预期价格范围的小市场偏差来降低风险。

相比之下,铁蝶策略由于其较窄的盈利窗口,可以带来潜在更高的收益。正因为它们依赖于严格的价格稳定性,风险也更高,因为利润只能在狭小的范围内产生。这一差异通常决定了它们在不同市场条件和交易者预期下的使用。例如,如果投资者预测股票价格波动极小,铁蝶策略可以在价格紧贴预计点的情况下最大化收益。

最终,选择这两种策略取决于交易者对市场条件的看法、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铁秃鹫对寻求低风险且更能容忍市场波动的投资者更具吸引力,而铁蝶更适合愿意承担更高风险以获取潜在更高回报的投资者。两种策略都提供了结构化、策略驱动的期权交易方法,强调了在特定环境中市场中立的重要性。

5. 关键考虑因素与风险
5.1 市场对期权定价的影响

期权交易的价格受到多种市场因素的影响。期权定价通常由Black-Scholes模型主导,该模型考虑了标的资产价格、执行价格、到期时间、无风险利率和波动率。市场情绪、供求动态、地缘政治事件和宏观经济指标都可能导致期权定价的波动。例如,在市场波动剧烈或经济不确定时期,隐含波动率可能上升,导致期权溢价增加。此外,“希腊字母” - delta、gamma、theta、vega 和 rho - 进一步揭示了定价动态。因此,交易者必须擅长分析这些信号,并理解更广泛的市场背景,以有效利用期权交易策略。

5.2 管理高级策略中的风险

高级期权策略提供了盈利机会,但也增加了风险。主要风险包括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波动性风险。市场风险涉及由于标的资产价格波动而可能导致的损失。流动性风险则发生在期权不活跃交易时。此外,波动性风险对期权交易者尤为重要,因为市场波动的意外变化可能带来巨大损失或盈利。为了管理这些风险,交易者通常采用对冲技术、建立多元化组合,并使用止损单以最小化潜在损失。此外,持续监测市场情况并根据变化调整策略,可以帮助交易者预见潜在风险。

6. 结论
6.1 重温期权交易中高级策略的重要性,并鼓励持续学习和负责地应用这些策略。

期权交易是一种复杂的投资方式,既拥有巨大的盈利潜力,也伴随着显著的风险。高级期权交易策略旨在管理这些风险,同时利用市场的低效之处。这些策略各有其独特的优势和挑战,强调了对市场动态的细致理解以及预测波动率能力的重要性。

通过使用这些复杂的策略,交易者可以创建更灵活的头寸,根据市场走势对潜在损失进行对冲或增加收益。例如,铁秃鹫这种非方向性策略允许交易者在区间震荡的市场中,通过在不同执行价格上卖出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获利。

然而,复杂性伴随着责任。交易者必须保持信息更新和警惕,不断更新他们的知识以跟上市场发展趋势。因此,持续学习的承诺不仅可以优化交易结果,还能让交易者更好地准备应对不可预测的市场变动。

此外,负责地应用这些策略至关重要。期权带来的高杠杆如果管理不当,可能导致巨大的损失。因此,采用风险管理技术并在执行交易前进行详尽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References

[1] John C. Hull. Options, Futures, and Other Derivatives. 2018. Pearson.

[2] Nassim Nicholas Taleb. Dynamic Hedging: Managing Vanilla and Exotic Options. 1997. Wiley.

[3] Lawrence G. McMillan. Options as a Strategic Investment. 2012. New York Institute of Finance.

[4] Sheldon Natenberg. Option Volatility and Pricing: Advanced Trading Strategies and Techniques. 1994. McGraw-Hill.

[5] Fischer Black, Myron Scholes. The Pricing of Options and Corporate Liabilities. 1973.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6] Sheldon Natenberg. Option Volatility and Pricing: Advanced Trading Strategies and Techniques. 1994. McGraw-Hill Education.